Friday, July 5, 2013

《失落的字跡》



現在正看著於梨華的<又見棕櫚.又見棕櫚>小說,
劇情的發展鋪排非常的出色,
主角從美國留學,人回到了台灣,
一面描繪當時在台灣的情節,一面敘述在美國的經歷,
雙線開展了故事的整套情節。
給我相當真實的感覺,查了一下作者的背景,確實是在美國留學過。
在五十年代的背景,想想當時是沒有facebook的,
他們用書信往來,男主角天磊(人在美國)和女事主意珊(人在台灣)從未見過面,
在雙方父母的綴合下,雙方開始了書信往來,然後發展成了“戀人”,
(這又有點像現代的facebook或某些社交網站,雙方沒見過面依然可交朋友)
我打個引號“戀人”是有點商榷的餘地。
我看到第八章,有點往悲情的結局鋪排,但暫時還算是在喜的正面裡遊走,
我不認為是喜結局。

現代的網絡通訊大大的方便了相隔兩地人的聯繫,
即使有多忙碌,總不太可能 type 一句:i miss you 都沒有這樣的時間,
對方也不論有多忙碌,回一句:mee too 也不費多少秒的時間。
雙方一來一回也用不上一分鐘。
但是,和書信往來相比,便捷的網絡通訊缺少了什麼呢?
我認為是感覺醞釀的時間與濃度,和期待的心情。
書信這麼一去用上不少於一個星期的時間,
一回也用上不少於一個星期的時間,
一來一回不少於兩個星期的時間。
書信裡的“我想念妳”,和網絡的“我想念妳”,
感覺的濃度有著很大的差別,
收到對方回复的那種解渴,也不是網絡的便捷能同對等的,
看到對方的字跡也不是網絡聯繫方式所能取代的。


我在想如果我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話,
大不了還完全使用書信往來,
“在座”的各位,不知你們有沒有以書信跟朋友或愛人通訊過?
(尤其在問年紀輕的朋友)
我本人就曾經以寫信方式和當時的好朋友聯繫過,家人也有。
不記得已經有多少年沒寫過信了。


現在也來過過寫信的癮吧,
也寫給這小說有個比較圓滿結局的祝福。


親愛的秋風:

今天到街上走走,已經好久沒在這條街道上逛,
溜進我給妳買過音樂盒的那家紀念品商店。

時間轉呀轉的,
把它轉成了小吃店,
時間能把許多東西都改變,當然也包括感情。
希望我對妳的愛,堅鏘不移,

渴求得到被時間遺漏掉的慈悲,無意間的放我們一馬。
或以思念的滄桑,感動時間。


妳親愛的景圓上

一九五七年七月五日 字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