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ly 27, 2011

《做個幸福普通人》

本人在印尼星洲日报网络里阅到的言论,
时不时都有注意这里的言论篇,
觉得印尼星洲日报网络报论就是这区特别有水准。


转贴这篇言论,和大家分享与思之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言論 2011-07-25 10:13

香港政務司長唐英年在一次講話中,公開呼吁年輕人激勵自己,做下一個李嘉誠。他藉此忠告新一代不要老是埋怨富商,應奮發學做下一個富可敵國的富豪。“為甚麼做不到下一個李嘉誠”,成為市民時下熱門話題。當下社會還有沒有年輕人夢想空間?政府為年輕人創業創造了多少條件?百年一遇的商業奇才是否人人可學做……討論不少,卻很少有人思考,為甚麼不去做一個“幸福的普通人”?

對子女發展期望,是華人最大生活動力。就中國而言,一份剛發佈的《2011社會心態藍皮書》就是一個印證。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這一年度報告,是中國首部有關社會心態研究的藍皮書。藍皮書認為,當代中國人生活形態變化的背後,有強大的生活動力。其中,主要的9個生活動力依強度漸次排序為:
一是子女發展期望;
二是個人利益追求;
三是追求家庭幸福;
四是追求人際優勢;
五是追求一生平安;
六是盡力做好本份工作;
七是實現自我價值;
八是為社會作貢獻;
九是追求生活情趣。

由一、三、四可見,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人影響甚大,中國人歷來將子女看成自我乃至家族的延伸、擴展;

由二、七、九可見,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動力格局,彰顯了一種鮮明的個人自主意識。

人們常說,“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”。其實,更重要的是,“只想當好士兵的士兵也是好士兵”。一個有知識的、守法的、有用於社會的人生,未必就不是成功的人生。年輕人不能沒有理想,但有理想,並非一定要年輕人未來都要當大官掙大錢幹大事。
當今世界,正風靡一種叫“成功學”的學問,所謂“成功”被簡約等同於權力和財富。前不久,廣東省科協發佈一項社會調查結果,廣東人期望子女從事的職業,排在前兩位的恰恰是企業家和政府官員。

教育不能過於功利。絕大部份人踏進社會後只是普通人,當大官掙大錢畢竟是少數。其實,培養年輕人做大官掙大錢幹大事的過程,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,年輕人會變得很焦躁而不幸福,父輩的幸福指數也會大幅降低。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楊元元自殺身亡,就是被功利化的社會及家庭逼向絕望的。她生前拮據,曾兩次考上小城市公務員,不過,她放棄了這兩次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。她認為小城市公務員,不符合她心目中“成功”的標準。過高的目標毀滅了她的幸福,毀滅了她的生命。

日前,在汕頭大學畢業禮上,李嘉誠首度回應“為甚麼做不到下一個李嘉誠”的討論,他說,自己被煞有其事的炒作感到“莫名其妙”,“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天賦和經驗,千萬不要盲目模仿他人,應按自己的選擇踏入命途。年輕人要愛自己,掌控自己的生命”。他說得對,做自己,即使是普通人,只要幸福就行。

(印尼星洲日報‧作者:江迅)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 comment:

  1. 这句最好:
    “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天賦和經驗,千萬不要盲目模仿他人,應按自己的選擇踏入命途。年輕人要愛自己,掌控自己的生命”

    做李嘉诚可以是一个理想,做一个幸福普通人也可以是理想。
    各有各的困难度。可能现在做个幸福普通人是李嘉诚的理想也说不定。 ;)

    ReplyDelete